《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10-13浏览次数:564

《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

科学出版社200511月版

复旦大学  王桂新 魏    香港中文大学  沈建法

社会学三等奖

 

全书由四篇、22章组成,约42.3万字。其中,第Ⅰ篇包括第15章,主要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的发展,总结了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特征,指出总体而言,在改革开放以前政府的人口政策不仅在人口数量增长控制上有重大失误,而且在人口迁移方面也同样存在重大失误;政府在人口迁移政策方面的重大失误及其后果,甚至超过人口数量增长控制政策上“错批一人多生3亿”的影响后果。中国的人口迁移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渐趋正常发展;第Ⅱ篇包括第611章,主要从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迁移在业人口属性、迁移原因、东中西三大地带及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人口迁移、人口二次省际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特征,指出正是如此特征的省际人口迁移,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第Ⅲ篇包括第1217章,主要从不同层面、多角度地探讨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关系,发现不管从时间系列还是从区域角度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都是相互作用、同向推进的,其相互作用、互动发展呈周期性、波浪状推进,表现出明显的“同步即时效应”和“异时累积效应”,而且两者对另一方面的“异时累积效应”都明显大于其“同步即时效应”,;1990年代后期的省际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带(主要人口迁入地)和中、西部地带(主要人口迁出地)的经济发展都表现出比较密切的正向作用关系,显示从控制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来看,目前以非“常住”人口流动为主体的省际人口迁移模式还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第Ⅳ篇包括第1822章,该篇重点探讨了中国首位大城市上海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问题,指出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移民特色正在逐步消失。在生育率保持低水平、政府生育控制政策仍保持不变、户籍人口呈持续自然负增长的情况下,替代迁移将是实现上海未来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定量研究还显示,总体来讲,外来劳动力对上海劳动力市场及本地劳动力的就业,主要是表现为补缺作用而不是替代关系。

本书为“新中国人口五十年——人口迁移与流动”(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主要研究成果之集成,研究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首先,本书初步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作用关系的分析框架和范式,提出了几种新的研究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作用关系的定量分析思路及方法,推进了对中国人口迁移问题研究的创新性和规范化。其次,根据提出的创新性分析思路和方法,获得了一些重要研究发现。如根据对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互动作用关系进行时差分析的技术思路,首次揭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具有同步即时效应和异时累积效应,而且后者明显大于前者。第三,本书提出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互动作用的同步即时效应和异时累积效应等概念,对中国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互动作用的客观规律进行了创新性揭示和科学描述。第四,本书首次根据生产函数模型,以上海为例就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及本地劳动力就业的补缺替代关系进行了定量解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量化结论。

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学术界关注并受到好评,被认为对中国迁移与发展研究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是近年来在中国人口迁移研究领域出现的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专著。本书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4-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