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辞史》(三卷本)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10-13浏览次数:779

《中国修辞史》(三卷本)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复旦大学  宗廷虎、陈光磊、吴礼权、赵毅等

语言学一等奖

 

1.篇章结构和基本观点

本书共五编、分三卷,分别探索不同修辞现象自先秦至现代的演变轨迹。其中,第一编“语音修辞史”、第二编“词汇修辞史”、第三编“句法修辞史”合为上卷;第四编“辞格演变史”由中卷的比喻、借代等八个辞格史和下卷的析字等四个辞格史组成;下卷还包括第五编“篇章结构修辞史”。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于重视史料梳理与描写的同时,还注重理论的概括与阐释。将修辞现象的演进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探索其发展动因;同时运用现代语言学、修辞学、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阐释和分析。以上论述,集中体现在全书“导论”和各编“绪论”、“结语”及“辞格演变史”的各章“引言”中。

2.主要学术创新

多年来,我国修辞学史论著繁多,而修辞史一直无专著问世。修辞学史犹如文学批评史,修辞史犹如文学史。文学领域如仅有前者而无后者固然不可想象,修辞学领域却一直存在前者兴盛、后者式微的畸形现象。本书系我国历史上首部修辞史著作,在以下两大领域有所创新:一是描述了汉语修辞现象两千多年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二建立了修辞史研究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北京大学学报》刊出张炼强教授的《一部探史明因的修辞史开创之作》一文,认为本书对修辞现象的演变进行了“五探”、“二明”,均属创新之处。

3.学术价值

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池昌海撰文指出:“《中国修辞史》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在汉语修辞史成规模研究上的空白”,“无论是对史料的采录还是在具体论证上都富有创新精神”。新加坡《联合早报》和《澳门日报》分别刊出张国瀛、林万菁的书评,认为《中国修辞史》“是一部开创性的拓荒之作”,“堪称修辞学界的又一里程碑”。台湾《中国语文》刊出冯广艺的书评指出:“《中国修辞史》在学术史上第一次建构了相对完备的中国修辞史研究体系”,是“中国修辞史的重要奠基之作”。

4.学术影响与社会效益

本书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上海市组织的专家组为本书所作“鉴定结论”认为:“这项研究……标志着汉语修辞史这一新学科的建立。”本书问世以来,国内外反响强烈。已有书评10篇,分别发表于日本《中国语研究》、新加坡《联合早报》、台湾《中国语文》和《国文天地》、《澳门日报》、《北京大学学报》、广州《语文月刊》、上海《修辞学习》、云南《楚雄师院学报》、河南《平顶山学院学报》等报刊;此外,还被多种著述引用或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