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对话”2021年第13期“另一种唐诗宋词——吐鲁番摩尼教写本所见阿鲁孜格律的东传”简报

发布者:左昌柱发布时间:2021-03-17浏览次数:555

202131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青年副研究员胡晓丹以“另一种唐诗宋词——吐鲁番摩尼教写本所见阿鲁孜格律的东传”为题,在光华西主楼1801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场报告。本次报告为2021年“复旦大学人文社科跨学科对话-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系列的第一场讲座。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等十余位学者以及历史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的部分研究生参与了讨论。

唐宋时期的中原有唐诗宋词,与唐宋时期同时的西域也诞生了新的诗歌样式。胡晓丹青年副研究员从吐鲁番出土摩尼教写本出发,讨论了阿鲁孜格律的东传。阿鲁孜格律是伊斯兰世界古典文学的基本诗律,大致诞生于8世纪,它的产生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以及阿拉伯征服地区的伊斯兰化有着密切关系。311世纪的摩尼教诗歌写本,对揭示伊朗文学在伊斯兰前后的延续和嬗变的有着重要意义。摩尼教于8世纪后半叶在回鹘的推动下,盛行于丝绸之路,在吐鲁番就留下了不少摩尼教的写本。大致在9世纪前后,伊朗地区经历了由中古波斯语向新波斯语的转变,在萨曼王朝的支持和推动之下,新波斯语诗歌开始在呼罗珊地区大量涌现。吐鲁番摩尼教写本,如M786中就保存了一些910 世纪的新波斯语写本,这意味着摩尼教写本也受到了呼罗珊新诗风的影响。M786写本虽然是摩尼教写本,但这首诗歌不仅格律上完全遵循阿鲁孜,而且使用了伊斯兰的圣剑意象和优素福被投入深井的典故,很显然受到了新波斯语与伊斯兰化的影响。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依然在持续,M786摩尼教写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例子。

 胡晓丹青年副研究员报告结束后,与会学者纷纷发表了评论。历史学系余欣教授认为“另一种唐诗宋词”这一标题很吸引人,虽有修饰性,但容易造成误解,应该再斟酌。宗教格律文本是否对世俗写本有影响?回鹘文诗歌中是否能寻见阿鲁孜格律的影响?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历史学系邱轶皓副教授认为对文中阿鲁孜格律的介绍还不够,还需要补充。历史学系仇鹿鸣教授也对唐诗宋词的使用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何将摩尼教诗歌与唐诗宋词格律比附还需要考虑。诗歌抄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或许也应该进一步考虑。历史学系徐冲副教授也认为唐诗宋词的使用不妥,建议改为“另一种唐诗到宋词”。中国语言文学系唐雯教授认为M786写本的写作背景应该进一步介绍,或者可以通过与之相关的材料去勾勒写本的更多信息。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张小艳教授就写本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7:30,在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本场报告在掌声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