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文系郜元宝教授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发布者:宗一文发布时间:2022-08-29浏览次数:929

20228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复旦大学中文系郜元宝教授的《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小说评论》 2019年第6期)获文学理论评论奖。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97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年限为201811日至20211231日。

  

获奖人简介



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2019),专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有《鲁迅六讲》《遗珠偶拾》《汉语别史》《小说说小》等,先后获“冯牧文学奖”“唐弢文学奖”“王瑶学术奖”。现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


尽管路遥《平凡的世界》和他另一部小说《人生》一样,销量与借阅量都很可观,但文学界对这部小说的接受一直比较低调,未能再现当年《人生》问世时举国热议的盛况。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1980年代文学界集体求新,《平凡的世界》创作方法显得过于保守,激发不了新锐批评的阐释冲动。另一方面则因为《平凡的世界》体量巨大,构思复杂,令学者只见其易,未见其难;只见其传统保守,未见其创新突破。本文分别聚焦于《平凡的世界》人物设置、城乡青年群像、高层干部群像、农村基层干部群像,以及小说中“交叉地带”等关键问题,对《平凡的世界》展开文本细读,深度剖析这部小说对改革初期中国社会所作的编年史与全景图式描绘的丰富内容,以及这种描绘所包含的作家主体的深刻思考与艺术上的推陈出新,力图澄清文学界此前对这部杰作的诸多模糊认识。

  

复旦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

本学科成立于建国初期,在贾植芳先生带领下,创建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和研究体系。1980年代以来,陈思和先生以其整体观的研究视野,成为本学科内的代表性学者。本学科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级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团队在职教师19人,在陈思和、郜元宝、张新颖三位“长江学者”的带领下,近5年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学科代表性著作有《贾植芳自选集》《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鲁迅六讲》《沈从文的后半生》等,主办2本刊物《史料与阐释》《文学》,打造出一套丛书《复旦哈佛现代文学研究丛书》,学科实力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